1913
年 循人学校创立,为附设于雪兰莪惠州会馆之庙宇建筑物内的私塾学校,首任校长为林善儒先生。 |
|||||||
1933
年 因胶锡价格惨跌,市情不景气,停办一年。 |
|||||||
1934 年 复办迁校至董事会总理黄伯才先生之楞枷山私人园地临时校址上课。 |
|||||||
1940
年 购得陆佑律本校现址,拟建新校舍,由惠侨互助会拨款一万元,黄伯才先生概捐一万元过后,黄伯才总理逝世,郑为信校长又因故去职,建校计划逐暂时搁置。是年,官文森先生接任总理,改聘陈宗狱先生为校长。 |
|||||||
1941
年 日本南侵学校停办。 |
|||||||
1945
年 日军投降,本校于是年11月复课,借惠州会馆为临时校舍,再聘郑为信先生掌校 (1945-1950)。 |
|||||||
1947
年 朱荣卢先生当选为董事会理事,力倡建校,先修建临时校舍于陆佑路现址。 |
|||||||
1950 年 郑为信校长离马,由杨继任接任校长 (1950-1954)。 |
|||||||
1953
年 李南燕先生担任建校委员会主席,筹建新校舍。 |
|||||||
1954
年 耗资三十万元之巍峨黉舍,计有课室二十间、大礼堂、办公室及卫生厕所各一座,宣告落成。 |
|||||||
1955
年 增办初中部,第一年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四班,共有一百七十余名学生,由杨继任女士兼掌校政,张业隆先生为中学部主任。 |
|||||||
1956
年 1955年底董事部改选,邓怀仕先生任总理,并改聘张联圣先生为循人中小学校长(1956年),杨继任女士任小学部主任,张业隆先生担任中学部主任。1956年年底,廖玉钢先生接任总理,委任张业隆为循人中小学校长,杨继任为小学部主任兼中学部训导主任。 |
|||||||
1957
年 本校有首届初中毕业生,董事部向政府申请增办高中,但未获得批准。循人小学部接受改制,而成为标准型华文小学,不久又改为国民型华文小学。 |
|||||||
1958
年 董事部改组,邓怀仕先生为中学董事长,廖玉钢先生为小学董事长。于是中小学行政分开,张业隆先生专任中学校长,杨继任女士任小学校长。 |
|||||||
1961
年 刘怀谷先生选为董事长,是年4月教育局发出通告;中小学不能共用校舍,董事会随即进行筹建小学校舍而于半年之内甘榜班登政府划拨校址上建成新式黉舍一座,计有教室十四间,建筑费十五万元。 |
|||||||
1962
年 全马许多华文中学接受政府津贴而改为国民型中学,本校不接受改制而成立独立中学,政府津贴逐告停绝,是年增办高中部。 |
|||||||
1963
年 因学子倍增校舍不敷应用,初中一年级十班改在下午班上课,董事部再筹备建新校舍。 |
|||||||
1964
年 耗资二十余万元之四层科学馆楼及大型食堂一座宣告落成。首届高中毕业生完成学业。 |
|||||||
1968
年 进行筹建图书馆大楼一座。 |
|||||||
1969
年 李南燕先生获选为董事长(1969-1975)。图书馆大楼落成,内分三层,底层为体育室,二楼为课室,三楼为藏书库,阅读室及自修室等。 |
|||||||
1975
年 李南燕先生辞职,董事会改选,黄仕寿先生接任董事长,叶立基先生副董事长。 |
|||||||
1981
年 11月7日,董事会与循人校友会联合举办循中第27周年纪念宴会,筹募学校发展基金,有史以来,这是循中第一次向公众人士筹捐款项,共筹得五十五万余元。 |
|||||||
1984
年 建筑校园围墙,建筑费由黄仕寿先生捐献。设立电脑中心,购置12台1MS 8000S型电脑,以提供电脑课程给学生选修。 |
|||||||
1985
年 7月,张业隆校长因病告假,由副校长陈永海先生出任代校长至87年12月。 |
|||||||
1986
年 董事部成立“校务促进委员会”,以协助促进学校组织与校务工作及策划循中发展计划,使循中发展向前迈进一步。装修及粉刷校舍、办公室大楼并进行更换电线之工程。 |
|||||||
1987
年 举行33周年校庆义卖会,筹募学校发展基金,共筹得33万元,以增购供学生用之桌椅并扩充电脑中心设备,添购28台PC电脑,装修科学馆及装置课室风扇等。七月,张业隆校长因病呈辞。 |
|||||||
1988
年 正月,董事会聘请赖兴祥先生为校长。学生人数930人,开设21班。2月,张业隆校长逝世。改革学校行政组织与教学制度,筹办初中一年级全日班。改建体育馆为男女生宿舍并开始招收寄宿生。扩充电脑中心,添置科学设备及采购铜乐队乐器。计划筹建新校舍,以容纳更多的华小毕业生。9月,由南洋商报主办、皇帽啤酒厂资助之十大之夜为本校义演,筹得发展暨建校基金33万元。 |
|||||||
1989
年 学生人数1135人。开办全日制班级。本校为庆祝循中35周年校庆,举办嘉年华会、文娱晚会与义卖会,继续筹募建校暨发展基金,共筹获60余万元。为了应付学生的剧增,董事部一致决定扩建循中。董事部采取积极步骤向教育局申请扩建校舍准证及向财政部申请建校基金捐款免税。 |
|||||||
1990
年 学生人数1345人,男女住宿生129人。 5月8日,副教育部长云时进莅访本校。9月下旬,建校图测获得教育部批准。12月初,副财政部长拿督陆垠佑莅临本校并移交建校基金300万捐款免税证书。 |
|||||||
1991
年 学生人数1540人,另有200名报考入学新生因缺乏课室而被割爱。几经波折,终于获得了市政府的动工准令。5月,董事部成立筹建校舍基金万人宴工委会,展开大规模筹款活动。另外也成立了扩建校舍委员会,按照原定计划,在原有礼堂的后面空地,建一座高五层楼的新校舍。 8月17日,在校园内举行盛大的万人宴,筹得扩建校舍基金144万元。10月,扩建校舍工程开始打桩至92年年底完工。 |
|||||||
1992
年 新学年学生人数1670人。衔接李国专科学馆之五层楼新校舍国光楼启用,共有24间课室及设备。建筑费为125万元。 |
|||||||
1993
年 新学年学生人数1850人,开设38班。8月22日,举行新校舍落成庆典及盛大的筹募学校基金义卖会,共筹得47万元,作为改善师资待遇的储备金。 |
|||||||
1994
年 新学年学生人数2061人。教职员由76人增至94人。董事会实施月薪制以取代节薪制。教师授课课节数减少,教学效率改进。 |
|||||||
1995
年 新学年学生人数2050人。在学制方面︰实行全日班(授统考与政考课程),普通班(仅授统考课程)。由于缺乏课室,董事部拟定在现有食堂地点建一座四层楼高的行政及教学楼。11月30日,循中董事部、家长联谊会联合主办群星演唱会,共筹得72万元,作为循中教育发展基金,同时期董事会通过并开始落实十大建设以改善循中设备︰包括装修及冷气化礼堂、办公室、宿舍办公室、科学实验室及所有课室,扩建食堂及宿舍餐厅,装修及扩建电脑课室、购置60台最新款式电脑,增添体育配备;计划多媒体教学中心的设立、校园美化等。 |
|||||||
1996 年 全校行政进一步电脑化。董事会召开特别赞助人大会,全面修改章程,重订学校办学方针、董事会阵容与组织董事职责等。 4月,吉隆坡市政局召集会议,宣布政府重新发展何清园地段及征用本校校地计划,董事会讨论后,呈函坚决反对。 12月,陈永海副校长荣休(服务40年,1957年至1996年)。赖兴祥校长呈辞。(1988年至1996年) |
|||||||
1997 年 2月,第一次办春节活动。 4月,董事会成立筹募循中教育发展基金千人宴工委会。 7月26日,筹获循中教育发展基金155万元。 |
|||||||
1998
年 新学年学生人数1843人。调整上课时间,增加课间休息次数。开设选修课程。学年结束颁发“全科及格奖”给每一科都及格的同学,鼓励同学成为“及格+专长=循中人”。 自新学年起,编辑小组、图书馆及电脑资讯中心三合为一组成策划处。 四月,台湾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焦仁和博士于25/4/98(星期六)莅临本校访问。 五月,本校在默迪卡体育场主办雪隆八独中第九届联合运动会,获得11金的成绩。 八月廿二日,张奕标歌唱学院乘办全国妇女卡拉OK观摩赛为本校筹得四万三千余元。 九月,董事会于假期拨款十万元整修运动场及修建跑道。 十一月,校方举办校友艺术品展览。 董事会拨款三十五万元更新七十台电脑及修建梯阶式讲堂。有关电脑从386型更换成Pentium II 400系列。 十二月廿五日,镜慈善剧社义演白蛇奇缘为本校筹获四万余元。 |
|||||||
1999
年 学生人数1833人。委任罗洪贤老师为副校长兼教务主任。施行初中一全日制上课。 正月﹕由98年毕联会及陈松青董事赞助的梯阶式视听讲堂落成。 二月﹕由本国名书法家黄金炳校友题字之校训诚、爱、忠、毅落成。 九月﹕成功举办44周年校庆暨“循中之夜”文艺大汇演。筹得廿三万余元之教育基金,于此同时董事长正式宣布循中之发展大蓝图。 |
|||||||
2000
年 正月﹕新学年学生人数1842人,开38班;初中21班,高中17班。 2000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管理 (一)学术性﹕ 量化目标﹕留级率低于百分之五。 非量化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非学术性﹕ 量化目标﹕操行表现80分,全校没有操行不及格的学生。。 非量化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初中一班级管理实施办法 三、强化督导联课团体、班级及个人目标的设定与落实。 四、加强宣传与宣工作。 五、期许塑造优秀的办公室文化、良好的生活公约及卓越的工作方针。 二月﹕开始举办学生家长交流会(初中一) 五月﹕参加第十届雪隆八独中联合运动会,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共得17金10银11铜。 七月﹕第一次开展携手共创教育乐园系列专题演讲,以进一步深化教师成长工作。这项活动展开到11月方结束,共办了50场讲座。 九月﹕9月17日召开赞助人大会并选举新届董事。董事会建校委员会成立策划小组,积极投入准备建新教学大楼的工作。 |
|||||||
2001年 正月:新学年学生人数为1896人,开39班。初中22班高中17班。2001年的工作重点为: 一、目标管理 (一)学术性: 量化目标:留级率低于8%。 非量化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非学术性: 量化目标:操行表现80分,没有操行不及格的学生。 非量化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2001年班级自动化管理实施办法。 三、强化督导联课团体、班级及个人目标的设定与落实。 四、加强宣传及宣教工作。 五、建教学大楼及千人宴工作。 三月 新教学大楼动土仪式于13/3/2001正式举行并邀得拿督郭株镇副部长、拿督陈广才副部长及陈纪光副部长主持仪式。 四月 (1)新教学大楼工程正式于2/4/20011开工﹐得到Mutiara Johan Management Sdn. Bhd. 、Desa Akitek、 Perunding Metrik Sdn.Bhd. 、Cvisit Grounp Consultant Sdn. Bhd.、 AT Associates等工程顾问策划及监督。 (2)财政部于/2001年4月13日正式发函批准筹款免税证并由拿督陈广才副部长颁发。 (3)正式发动筹募350万元之建校基金。 七月 于2001年7月7日成功举办筹募建校基金千人宴并筹获超过400万元之建校基金,当晚场面浩大共席开600桌。 十月 董事会决定重新翻新E字楼并规划为现代化办公室、图书馆及各类学生设备室﹐并得到杨应名校友义务策划。 十二月 新教学大楼及翻新E字楼工程完毕并提供全新之教学及设备空间于全校师生在2002年学年开始使用。 |
|||||||
2002年 正月:新学年学生人数为2043人,开42班。初中25班高中17班。2002年的工作重点为: 一、目标管理 (一)学术性: 量化目标:留级率低于8%。 非量化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学习、课后复习。 (二)非学术性: 量化目标:操行表现80分,没有操行不及格的学生。 非量化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准时上课、准时交作业)。 二、2002年班级自动化管理实施办法。 三、继续强化督导联课团体、班级及个人目标的设定与落实。 四、加强宣传及宣教工作(教育家长)。 五、锁紧学生可能流失分数的地方(作业、上联课、操行分)。 六、期许塑造优秀的办公室文化良好的生活公约及卓越的工作方针。 硬体建设﹕ (1)更新原有的2间电脑室的所有电脑并增加第三电脑室。 (2)设立美术室、辅导室、学生更衣室、宿舍生自修室及健身室。 |
|||||||
2003年 正月:新学年学生人数为2128人。初中27班,高中18班。
2003年的工作重点为:
a.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学习、课后复习) (2)德育﹕操行表现81分,没有操行不及格的学生。
(3)智育:留级率低于8%。 (6)美劳﹕办一次师生创作美劳展。
二、贯彻班级自动化管理实施办法。 |
|||||||
2004年 正月:新学年学生人数为2151人。初中26班,高中18班。修订教职员薪金制﹐提供特别年资薪及奖励制度。
2004年的工作重点为:
a.良好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学习、课后复习) (2)德育﹕操行表现82分,没有操行不及格的学生。
(3)智育:留级率低于8%。 (6)美劳﹕办一次师生创作美劳展。
二、贯彻班级自动化管理措施。 三月﹕第一次办大自然之友生活营。 六月﹕第一次办学生到海外参加夏令营(广东省惠州市夏令营)。 第一次办青少年EQ营。 |
|||||||
2005年
(2)董事会拨款180万元将宿舍楼改建成英语教学楼供学生以多媒体小班制模式上英语课。
十二月︰(1)英语教学楼于12月底改建落成供2006年开学使用。 |
|||||||
2006年
3. 宿舍搬迁到外。 三月:1. 3月7日至17日公共考试优秀生到福建厦门泉州及龙岩考察学习。这是学校第一次办海外教学活动。
2. 第一次发出高中贷学金以取代助学金制度。 |
|||||||
2007年 |
|||||||
2008年 正月:新学年学生人数为2630人,初中开29班,高中开23班,共52班。 七月:7月12日举行隆重的建大礼堂动土礼。 |
|||||||
2009年 正月:
1. 调整上课时间表。 |
|||||||
2010年
大礼堂綜合建筑的各项建筑及设备。
这次宴会共筹获4百55万元。 |
|||||||
2011年
此项活动共吸引了358位来自19所独中的老师、行政主任与校长参加。 |
|||||||